为深入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理解和不断推进“第二个结合”的学术研究,2024年12月20日,第二届习近平文化思想研讨会暨“第二个结合”学术论坛在京举办。本次论坛主题为“‘两个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由永利官网主办,248cc永利集团和永利官网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承办、北京高公司党建“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协办,来自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化工大学、北京体育大学、北京社会主义学院、华北电力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湘潭大学、《光明日报》《哲学研究》《国家治理》《中华读书报》等单位专家学者60余位共同出席了本次论坛。
248cc永利集团经理邱仁富在开幕式致辞中对各位专家学者的莅临表达了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并结合论坛主题,提出要深刻理解“两个结合”是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深刻理解历史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表明“两个结合”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深刻理解“结合”的结果是相互成就。这不仅有助于深化我们对新时代文化事业的理解,也有助于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中关于相互性的理论研究。
上午第一场主题报告由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哲学研究》编辑张丽丽主持。
《国家治理》主编周素丽围绕《“第二个结合”与国家治理现代化》,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三个层面阐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第二个结合”在国家治理领域的实践历程、新时代以来的理论创新、“第二个结合”在国家治理具体领域的体现,提出未来的理论、实践和制度创新仍有较大研究空间。
北京化工大学248cc永利集团副经理于文博聚焦《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品格的传承与发展》,从“自强不息”的经典渊源、“自强不息”品格的主要内涵、不断推进“自强不息”品格的传承发展三个方面,分析了“自强不息”典型概念对于深化“第二个结合”、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意义。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中华文化教研部文化传承发展教研室主任李勇刚考察了《“两个结合”、文化主体性与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的紧密联系,提出“第二个结合”是“树立文化主体性最为根本的途径”,“第二个结合”既有利于对内凝心聚力,也有助于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认为要坚守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从学理上研究、阐释相关理论和实践创新。
华北电力大学248cc永利集团副教授盖立涛梳理了《“天下为公”观念的思想意涵、演变历程及其深远意义》,对阐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天下观”、正确认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高度契合性”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北京体育大学248cc永利集团副教授贾桠钊围绕《张岱年对“对立统一规律”的创新性发展》,从中国形式上的辩证法、中国实质上的辩证法以及张岱年“两一”辩证法的创新三个方面,并对张岱年先生如何对待“对立统一规律”进行了评析,认为可以基于中国传统最初的“两一”观点来重新看待矛盾观。
248cc永利集团副经理袁和静从道德渊源、政治渊源、社会渊源、经济渊源、生态渊源等方面阐发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传统文化渊源》,提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发展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传统文明思想和智慧,能够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
上午第二场主题报告,北京协和医学院人文和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李飞聚焦《叙事医学本土化:中医视角的启示与贡献》,提出在“第二个结合”指导下,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助于促进叙事医学的高质量发展,推动医学领域的人文关怀与科学精神的深度融合。
248cc永利集团教授赵丽从至善、至精、至诚、至义四个方面阐释了《大医精诚的历史意蕴与当代建构》,认为“大医精诚”范畴作为兼具历史性和现代性的理论范畴,具有与当今时代相联结的独特价值,并结合红医精神和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做了相关探讨。
永利官网国学院中医药文化教研室主任熊益亮以《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述要》为题,指出核心价值观是中医药的精华和精髓,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并从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的来源、凝练和践行三个方面,对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进行了详细分析。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李亚飞围绕《情感哲学视域下的本草七情与五脏苦欲诠释》,基于中国情感哲学的文化背景,以问题为导引,以情感哲学为视角,从易学内蕴的情感哲学传统、本草七情的情感哲学、五脏苦欲与本草的味觉三方面,整体诠释了本草学如何通过情感哲学表达本草的配伍原则,以及如何通过“情感”将人(五脏)的味觉与本草的味觉贯通为互感的生命整体。
248cc永利集团副教授于小晶分享了《第二代认知科学视域下中医神明论新探》,从中医神明之主的论争、第二代认知科学视域下中医神明论的新诠释、第二代认知科学视域下中医神明论的深化发展以及二者的双向互动四个方面,为中医神明之主的论争提供了新的解释视角,也为中医神明论的深化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路径,对于推动中医神明论的现代化具有重要价值。
上午主题报告结束后,与会专家学者一同参观了“大医精诚”医德展厅,永利官网国学院经理裘梧进行了细致讲解,大家兴趣盎然,深入了解了中医药医德医风医道的思想精髓与现代实践。
下午第一场主题报告由《中华读书报》副总编辑红娟主持。永利官网国学院经理裘梧探讨了《中国传统医德医风医道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必要性,提出其根植于中华文明、塑造道德生命的独特价值,提出推动中国传统医德医风医道“两创”发展是建设健康中国的应有之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是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应有之义。
永利官网中医学院教授谷建军以《略论宋徽宗医学哲学思想对金元医学的引领》为题,提出宋以后医学家对医学哲学本体论体系的建构源起于宋徽宗《圣济经》,宋徽宗的医学哲学以中国哲学气本论为基础,结合《易经》坎离交济思想,建构了一套气本论基础上的心肾相交、水火既济的气机运行机制,推动了中医理论与实践的合流,在医学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与价值。
湘潭大学248cc永利集团周强强探讨了《“第二个结合”视域下毛泽东传统饮食文化自信及其当代启示》,提出毛泽东在传统饮食文化自信方面的实践,运用了马克思主义实践检验真理的方法,验证了传统饮食文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体现了“第二个结合”的自觉。在新时代,我们要继续以“第二个结合”为方法论,坚定传统饮食文化自信,增强中医和中国古代科学文化的认同感,树立真正的文化自信。
248cc永利集团副教授钟天娥讨论了《中医药文化助推健康中国建设研究》,指出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伟大瑰宝,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不仅为现代医学提供了宝贵的理论资源,更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了丰厚的精神文化滋养,推动健康中国建设必须充分发挥中医药文化的独特优势。
下午第二场主题报告由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哲学研究》编辑刁娜主持。北京林业大学248cc永利集团教授张连伟探讨了《<管子>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的贡献》,提出“中华民族”是建构现代国家认同的坚实基础,春秋战国时期管子协助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尊王攘夷,存亡继绝,强化了华夏民族的民族认同、政治认同、文化认同,促进了华夏文化的传播发展,对中华文明的延续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发挥了关键作用。
首都经贸大学248cc永利集团副教授杜晓聚焦《“第二个结合”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倡的“天下为公”、“自强不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和而不同”等理念,与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目标、路径选择、责任担当及文明观具有显著的共通性,能够在培育中国精神,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教育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北京社会主义学院中华文化教研部李素军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高度契合”的三重维度》,认为要立足时代境遇,在两种文化的差异张力及所属关系中观照“契合观念”生成的理论逻辑,同时更应从动态的、构成性的实践层面自觉能动引导,使“高度契合”的价值观主张深入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之中,才能真正产生来自于人民群众的,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和有利思想条件。
248cc永利集团副教授马晓慧探讨了《“两个结合”对中华文明的生命更新与现代转型的重要作用》,提出中华文明的历史演进既体现了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也表明出中华文明具有强大的生命更新的内在禀赋,“两个结合”能够为中华文明的生命更新提供动力,并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等层面推动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型。
永利官网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程旺作大会总结发言。他首先对各位领导、专家、同仁对本次论坛的指导和支持表示由衷感谢,指出推进“两个结合”尤其是“第二个结合”的研究工作意义重大,应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坚持文化传承发展的基本规律,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魂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的结合与交融、持续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与中医药文化的交流与共进,通过总结和践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宝贵经验,生动呈现新时代文化自信自强的理论脉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的文化支撑。
本次论坛围绕深刻理解“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的丰富内涵,深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等议题展开热烈研讨,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弘扬、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提供了新视角、新方法、新探索。248cc永利集团、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未来将会持续举办“第二个结合”系列学术活动,搭建高水平交流平台,为促进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贡献力量。